果樹的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多種營養元素;
果樹苗木除了大量元素外,微量元素也很重要,若缺乏則易患缺素癥。同時,各種元素間還存在著相助或拮抗作用。如蘋果苗施氮肥后, 樹體內含氮量增加的同時,對鎂的吸收也多; 反之當含氮量低時,對鎂吸收減少。而氮與鉀、硼、銅、鋅、磷等元素間存在拮抗作用,如過量施用氮肥, 而不相應地施用上述元素, 樹體內的鉀、硼、銅、鋅、磷等元素含量就相應減少。
相反地,對蘋果樹施少量的氮肥,葉中的鉀素含量增多,且土壤中氮含量越少,對鉀肥吸收就越多,甚至導致因鉀素過剩。磷肥施用過量,如不相應地增加鉀、鎂肥,則抑制對鉀、鎂的吸收,出現鉀、鎂不足。而鉀素過多,對鈣、鎂吸收就減少; 相反地,低量鉀肥可提高樹體中鈣、鎂的含量。缺鈣時,不利于氨離子吸收,過多,土壤呈偏堿性,使鐵、錳、鋅、硼等變為不溶性,導致缺素癥的發生。
然而在生產實際中,有些果農不注意或不了解肥料的平衡作用,在施肥時往往以氮、磷為主,其他元素施用較少,導致缺素癥的發生,產量不高,品質下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了解土壤種類、土壤中營養元素的豐缺、果樹對不同養分的需求,最好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以免果樹缺素癥的發生。
蘋果樹的需肥時期與蘋果樹的生長節奏密切相關。而一些蘋果農施肥不是以蘋果樹的需要為前提,而是以資金、勞力等人為因素確定施肥時期,因而達不到施肥的預期目的,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造成損害。這幾年,不少蘋果園將秋施基肥推移春施,打破了蘋果樹“生物鐘”。由于養分不能及時轉化分解被根系吸收供給樹體春季需肥高峰期的利用,而延遲到夏末初秋,肥效才得以充分發揮,使春俏生長不能及時停止,即使中、短枝停長不久又二次萌生,直接影響有機養分積累和花芽形成;還促使蘋果樹秋梢旺長,減少了樹體營養積累,影響蘋果樹苗實發育,降低品質和硬度,失去了施肥意義。
基肥施用時間大多數園片都是在紅富士蘋果樹苗采收后施用基肥,錯過了秋施基肥的最佳時機。此時地溫下降,根系活動趨于停止,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相對的增加了生產成本。落葉后施肥和春施基肥,肥效發揮慢, 對果樹春季開花坐果和新梢生長作用較小,不利于花芽分化,是更不科學的。